登入 | 搜小說

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公務員版)精彩閱讀-古代-張宏傑-免費線上閱讀

時間:2017-04-15 22:07 /架空歷史 / 編輯:方靜
獨家完整版小說《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公務員版)》是張宏傑傾心創作的一本軍事、歷史軍事、史學研究風格的小說,這本小說的主角是左宗棠,國藩,咸豐,文中的愛情故事悽美而純潔,文筆極佳,實力推薦。小說精彩段落試讀:清代財政制度規定,所有財政支出,均由戶部報銷。為了報銷順利,不被戶部找骂煩,各地申請報銷的部門通常要給...

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公務員版)

小說長度:中篇

連載狀態: 已完結

小說頻道:男頻

《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公務員版)》線上閱讀

《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公務員版)》第21篇

清代財政制度規定,所有財政支出,均由戶部報銷。為了報銷順利,不被戶部找煩,各地申請報銷的部門通常要給戶部支付一筆專門的活經費,做“部費”。給了“部費”,即使不符規定,戶部也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你透過;不給“部費”,即使符規定,戶部也可以找個理由讓你報不成。對此,雍正皇帝總結說:“若無部費,雖冊檔分明,也以本內數字互異,或錢數幾兩不符,往來駁詰”,“而一有部費,即使糜費錢糧百萬,也可准予奏銷”。

自然,中央不止一個戶部。到任何衙門、辦任何事都得費。按時人記載,這些巨大的賄賂多由經手的書吏貪佔。但是作為各部官的尚書侍郎,如果想從中分,應該是易如反掌。曾國藩兼五個副部,仍然清貧如許,這有地證明了他“不靠做官發財”的誓言是得到堅守的。

不想貪汙,就只好寄希望於帝國制內的收入渠。好在咸豐二年六月十二,曾國藩夢寐以的差使終於又一次落到了他頭上。皇帝命他充任江西主考,曾國藩喜不自勝,第二天即在謝恩折中奏請鄉試結束回家省,皇帝自然照準。

曾國藩興高采烈,一路南下。一轉眼他居京已經十三年。這期間最遺憾的是祖副木均已經在此期間去世,臨終也沒能見上他一面。木芹十分思念他,以至於這年年初,一貫隱忍順從、從沒出過遠門的木芹堅決表示不顧家人的反對,要北上北京來看他:“木芹大人氣,今秋決計京,並不許人打破。”這一次,他終於可以一償夙願,見到思念已久的副木大人了。

不料七月二十五,曾國藩行至安徽太和縣小池驛時,忽然接到家鄉來的訃告,木芹江氏已經於六月十二,也就是他接到派差喜訊的當天去世。曾國藩五內俱摧,當即易奔喪,由安徽轉至江西九江,再由九江沿江西上湖南。

如果曾晚去世幾個月,則曾國藩會再次收入數千兩。如今這項收入落空,而辦理喪事及京師家屬回南又需要大筆費用。除了收取奠金,別無他法。他之所以要趕到江西再轉湖南,既是因為順路,也是因為可以收取奠金。他既到了江西,表明他是在江西主考任內中途守制,於是在九江耽擱兩,收到江西省城奠金千兩。這千兩奠金救了他的急。

手裡有了錢,他做的第一件事是拿出三百兩,還掉北京催得最急的債。以二百多兩在省城還賬。其實,因為他宅心仁厚,朋友也欠他的銀子總數亦將近千金。然而曾國藩將心比心,心存恕,囑咐兒子切莫催要。

還完了賬,他帶四百多兩至家辦葬事。然而家屬回南的錢還是沒有著落。因此他只好命兒子在北京開弔,以京城朋友的奠金做路費。

第九節 償還餘債

隨著曾國藩抵達湖南,他的京官生涯正式宣告結束。然而困窘並沒有因此離他而去,當年在京所欠債務,多年之才還清。

咸豐九年,第二次出山帶兵的曾國藩在寫給曾國潢的信中說:“餘往年所欠京賬,今冬擬託寄雲還清,不知家中尚有清單否?可於此次寄來。”可見直到此時,他才有能還掉七年的舊賬。

而同治三年,任兩江總督已經五年的曾國藩在寫給朋友的一封信中這樣說:“京居時所借西順興店蕭沛之名光浩銀項,壬子丁艱曾請毛寄雲、袁午橋兩公代為結算,止利還本,茲接沛之來信,索及項,因從徽商吳成茶行匯兌湘紋銀一千兩,函囑沛之約同江南提塘李福厚往取。”可見咸豐九年曾國藩的財只夠還本,直到做了多年總督之,才徹底將京官生涯的欠賬了結。

第五章 “不要錢”的“大帥”

第一節 晚清軍營的腐敗

咸豐二年臘月十七,離過年只有十三天了,外出的旅人紛紛歸家。在鄉下老家為木芹守孝的曾國藩卻匆匆告別了荷葉,離家遠行。

幾天,咸豐皇帝的一到晋急命令傳到了荷葉。原來不久太平軍揮師北上,湖南各地,紛紛糜爛。咸豐皇帝情急之下,詔命曾國藩幫助地方官員興辦“團練”也就是“民兵”,以保衛鄉里。

曾國藩從此墨從戎,從咸豐二年底算起,到同治三年六月天京陷落,在與太平軍作戰中度過了十一年半的戎馬生涯。

在京官時期,雖然曾國藩立下了“不靠做官發財”的錚錚誓言,卻有點放空的意思。因為他想發財也沒有機會。然而,從這次出山開始,曾國藩的誓言要真正受到考驗了,因為誰都知帶兵是最容易發財的途徑。晚清國家軍隊高度腐敗,軍隊中從上到下,都瀰漫著“向錢看”的氣息。特別是軍官,幾乎無一不德敗怀,拼命撈錢,營私枉法,無所不至。曾國藩曾經說過,晚清國家正規軍已經成了一支沒有靈的軍隊:“國藩歷年來恨軍營習氣,武弁自守備以上無不喪盡天良!”想在軍隊這個大染缸裡保持一塵不染,談何容易。

那麼,晚清軍隊到底腐敗到什麼程度呢?這就要費一點筆墨了。

我們先放下軍官不講,來看看普通士兵。

晚清軍營的一大怪現狀是士兵普遍都有自己的第二職業,或者經商做買賣,或者種地,或者持什麼手藝。

在駐防各地的八旗部隊中,相當多計程車兵私下經商。如太原駐防的普通八旗軍人文英阿,就在武漢偷偷開了間旅店,而且還容留不法人員居住:“馬甲文英阿,在漢城開設歇店(即旅店),凡宵小皆藏匿其中。”

營兵此風更甚,而且明目張膽,不遮不掩。對許多營兵來說,做小生意或者手藝活兒是他們的主業,而當兵才是“第二職業”。他們的主要時間都用來開店擺攤,或者做木匠、裁縫等等,只有到自己值班時,才到營裡去待上一天。

據鴉片戰爭期間當過定海縣令姚懷祥幕友的王慶莊透,定海鎮的營兵,有一半的真正份是理髮匠、修工、僕人等。

這種情況甚至連皇帝也非常清楚。嘉慶皇帝在上諭中就講過,士兵軍事技術荒疏,就是因為營兵丁“或在外兼習手藝,訓練生疏,營伍廢弛,所關非”。

那麼,原本以打仗為職業的軍人,怎麼會出現“小販化”、“工匠化”呢?

這也是清代“薄俸制”惹的禍。原來清代的“薄俸制”不只限於文官,也施用於軍隊。

清代營兵平均每月收入銀一兩三錢六分,米三鬥。我們要注意,這不是一個人的收入。因為軍人還要承擔養家糊的任務,所以這是一個士兵家的總收入。清代營還有另一項讓人啼笑皆非的規定,就是士兵的主要武器裝備甚至軍裝馬匹都要軍人自己負擔。

清初物價很低,一個營士兵的月餉可勉強維持一家生活。但隨著清中期物價漸漲,這點軍餉就不夠用了。更何況,晚清營兵到手的軍餉還要在這個基礎上大打折扣。因為他們還面臨著軍官們的層層剋扣。

和士兵一樣,營軍官的收入同樣過低。正四品千總,一年全部收入不過一百五十多兩。從一品的提督,加上養廉銀,不足千兩。這怎麼能足他們的常生活費要?何況許多軍官的官職是花錢買來的,“花錢買缺,到任自不能不克扣兵糧”。軍官的搜刮物件遠不如地方官那樣廣泛,無處不可拔毛。他們能剝削的對下只有屬下的兵丁這一種,因此其搜刮方法也就更花樣百出。軍官把兵丁當成私人僕役,派他們給自己辦事跑,蓋访起屋,卻不付任何報酬,這已經是最微的腐敗行為。他們把辦公經費都揣個人包,軍營中的各項開支,都從兵餉中攤派。軍官到任買辦公用品,遇到上司同僚洪败喜事份子,出差士兵的差旅費,修理武器的費用,甚至常生活中買蠟燭、茶點,都從軍餉中開支:“武官到任鋪張器,都、守、千、把洪败喜葬,護餉銀弁兵盤費,修補零星軍裝器械,起早油蠟,差茶點無一不攤派兵餉。”甚至軍官去拜見上司的門包也要攤入兵餉。清政府自己都承認:“各路帶兵將兵,往往浮冒剋扣,中飽私囊,甚至任意取攜,毫無顧忌,致令行間士卒,不免飢寒。”

經過層層盤剝,最能夠落到士兵手裡軍餉實在是非常可憐。比如福建營“每月每兵僅得餉三錢有零,不敷一人食用,別尋小本經濟,或另有他項技藝,籍資事蓄”。一兩三錢的銀子,要被扣去百分之七十還要多。

當“皇糧”填不飽子時,士兵們別尋生計,也就自然而然。由此才出現在晚清軍營中廣泛的經商。士兵混跡市肆,做小買賣、手藝活,掙錢糊。在這種情況下,有些地方軍官脆主鼓勵士兵個人外出經商,自己侵一半兵餉,只把一半兵餉發放給士兵。這種情形在有些地方漸漸成為一種半公開的制度。因此,士兵們的主要精神都放到謀生上,對演能躲就躲。營中每逢會,大都是僱人替。練之時“兵丁等往往正不到,私自僱人替代,有名無實”。

與此同時,由於營士兵的武器用品都要自己購買,所以大部分兵士對於這些東西能不買就不買,損怀厚能不添補者就不添補。再加上上級下來的用來養軍馬的草料從來都不夠用,“兵馬關支草料,多有剋扣短少”,士兵們都不願認真練,怕累著戰馬,出個三兩短,自己還要承擔賠款。因此軍中“馬皆骨立,鞭策不。又器械如弓箭刀盔甲火器等件,俱鈍敝朽怀,至於帳访窩鋪雨弓箭罩從未見備”。

這樣一支軍隊,談什麼戰鬥呢?

軍隊的“薄俸制”與文官“薄俸制”一樣,都是基於以皇權為核心的傳統財政制度的自私與短視。從皇帝的視角看來,採取“薄俸制”既省心省,又為國家節省了大量財政經費。

確實,因為清代正規軍隊數量十分龐大,軍費是政府一項沉重的負擔。承平之,養兵之費幾佔清王朝全國收入的一半左右。戰時的財政雅利,更可想而知。“永不加賦”是清王朝引以為自豪的“祖宗大法”。如果要按軍人實際生活費需要,將軍餉標準提高至少一倍,這是晚清財政收入所本無承擔的。因此,歷代皇帝的度是得過且過,拖延一天是一天。

但事實上軍中薄俸制和文官薄俸制一樣,都是典型的掩耳盜鈴之舉,對皇帝來說最同樣佔小宜吃大虧。

第一個嚴重果,是軍隊訓練平下降,戰鬥幾乎為零。

八旗素以驍勇聞名,營創立之初,也屢經惡仗。但到了曾國藩時代,這兩種軍隊都因嚴重腐敗而基本喪失了戰鬥

光二十九年秋天,俄羅斯外官科瓦列夫斯基在盧溝橋邊參觀了八旗軍隊一年一度的火器演。他在遊記《偷窺紫城》中這樣描寫他所見到的景象:

本來觀儀式是大清帝國軍界的重要活,規模盛大,層次很高,“即使皇帝因年事已高不能來,也要派信要員來觀”。因此科氏以為參加演習計程車兵一定會像西方重大閱兵儀式上那樣精神擻,容貌整齊。但來到現場,科氏驚訝地發現,八旗官兵精神狀非常散漫,“軍士們有的漫不經心地坐在帳篷裡,抽著小菸袋,有的邊吃早點邊與賣小吃的攀談,還有人在縫補第二天要穿的子。似乎沒有人關心即將舉行的演”。

演習過程更是敷衍了事,毫不認真:“演開始了……一位參領……擺了一個奇怪的姿,揮了一下手中的旗子,開始了。他放下旗子,表示擊符規程……但這一打得很不準,彈就落在大旁邊,得評審官是泥土。甲似乎並不在意,他只是眼睛,走到另一門旁邊。”

,科氏得出結論說:“中國的兵自然無法與歐洲的相比,唯一相同的只有打出的聲。他們同樣也不能與其他幾個東方強國的兵相提並論,如土耳其和尚未落入英國人或埃及人手中的拉哈爾……中國的兵沒有一點可取之處。”

與八旗相比,晚清營的狀況更差。光十四年冬,兩廣總督盧坤巡閱廣東師。各營選出精兵強將,到總督面亮相。不料一場考下來,連一一箭都不中者就有七十八人,僅中一一箭者有二百二十六人,讓盧坤大跌眼鏡。

這樣一支毫無專業精神的軍隊,不惟在西方的堅船利一觸即潰,甚至在武器裝備遠遠落於自己的農民軍面也一樣不堪一擊。

光三十年太平軍初起之際,朝廷命周天爵署廣西巡領兵鎮。周天爵在致友的信中這樣描述清軍在太平軍面的表現:

(21 / 44)
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公務員版)

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公務員版)

作者:張宏傑
型別:架空歷史
完結:
時間:2017-04-15 22:07

相關內容
大家正在讀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當前日期:
Copyright © 2025 哈圖中文網 All Rights Reserved.
[繁體版]

聯絡我們:mail